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:0357-7322656
按下烤烟“快进键” 跑出振兴“加速度”
发布时间:2023-07-11 14:02  点击率:806

隰县,位于山西省西南部,历史上曾是晋西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总面积1415.3平方公里,辖7个乡镇67个行政村6个社区,总人口9.1万人,其中农业人口7.4万人。隰县是一片历史厚重的土地,素有“三晋雄邦”“河东重镇”之美誉。隰县是一片英雄辈出的土地,毛泽东、周恩来、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了战斗生活的红色足迹。隰县是一片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的土地,目前是中国最大的玉露香梨生产基地,梨果产业已经成为全县的主导产业。隰县是一片生态优美的土地,被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命名为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,获批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。当前,隰县正在全面建设“梨果示范县、生态康养地、区域中心城”“三大目标”,着力打造“好天、好地、好人、好梨、好干部”“五好”隰州名片,全面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隰县新征程。

“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”。近年来,隰县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,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因地制宜发展烤烟生产,用产业增收的好路子鼓起了群众的“钱袋子”,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。

依托优势谋发展

隰县境内三川、七垣、八大沟,垣面宽阔平坦,沟壑纵横交错,山峦连绵不断,光照充足,气候适宜,雨量适中,宜居宜农。发展烤烟生产,得天独厚、资源禀赋。八九十年代,县委、县政府把烤烟产业作为全县支柱产业,在13个乡镇大面积推广种植。1991年,烤烟种植规模达到3.2万亩,成为隰县烤烟种植的历史巅峰。近年来,隰县秉持绿色发展理念,坚持“宜果则果、宜粮则粮、宜烟则烟”,烤烟产业成长为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、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隰县计划选择宜烟区域,规划建设6000亩优质生态特色烤烟基本烟田,并全部配套相关基础设施,扎实推进烤烟产业提质增效,夯实烤烟高质量发展基础。

政策支持鼓干劲

隰县坚持烤烟生产发展,持续发力,久久为功,发放政策红利,调动群众干劲,推动规模发展。2022年,投资38万余元,为烟农免费提供种子、农膜,做到稳烟田、稳烟区、稳烟农(字幕:政策优惠倾斜);采取春借秋还方式,提供烟用肥料等34万余元物资;实施亩均补贴300元政策,发放803亩烤烟补贴资金,实现减工降本、提质增效(字幕:落实产业奖补)。

严格标准提品质

为全面提升烟叶品质,隰县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。以分块划片、土地流转、设施完善、技能提升等方式,精准落实803亩合同面积;强化技术指导,邀请省市专家,派遣技术人员,现场技术培训,提高管理水平;依托农业农机惠农政策,对所有烟田机械深耕深松,让土壤蓄水保墒、抗旱耐涝;逐村逐户逐地,测土配方施肥,提高烟叶质量;引进推广“延安一号”新品种,实现化肥、农药减量增效、产业创利增收;投资8万余元,所有烟田滴灌配套,实现水肥一体化。严把三个环节,把稳压实田间管理关、跟踪分级预检关、严把平稳收购关,突出分级、预约交售、平稳收购及田间管理,高质量完成2500担收购任务。

数字产业作示范

为提升烤烟产业标准化、规范化、宜机化、数字化建设,隰县超前谋划、主动作为、先行先试,整合涉农财政资金,投入637万元在午城镇龙化垣建起500亩示范园,集育苗、烘烤、潮烟、测土化验、配方施肥、日常监控、收购及标准化烟田于一体,打造现代烟草生态园区,以点带面,示范带动,提升了烤烟产业竞争力、带动力、辐射力。2023年,隰县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,计划投入550余万元,在黄土育苗基地新建3座育苗大棚、寨子乡陡坡村新建一个生产基地,完善午城镇龙化垣生产基地“智慧大棚”,构建烟叶种植集中连片、资源合理优化配置、绿色生态特色突显、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
宣传引导造氛围

隰县烤烟中心通过微信、抖音、“隰县烤烟”公众号等新媒体,围绕烟叶价格政策、烤烟生产技术、烟草专卖法、生产经验交流、常规业务指导等内容,开展常态化学习宣传,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,提振烟农产业发展信心,营造了“党建立烟、教育促烟、科技兴烟、文化育烟”高质量发展新氛围、新业态。

2022年,隰县实现烟叶税收100万元、烟农户均增收3.6万元。烤烟作为隰县的特色农业,因其自然条件“特”、获利周期“短”、法定收购“稳”、经济效益“高”、优惠政策“助”等优势特点,已成为全县农业产业又一支异军突起的优秀产业。

乡村要振兴,产业必振兴。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是“十四五”时期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,隰县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紧紧围绕“3545”战略目标,抢抓发展机遇,保持韧劲和定力,以拼的精神,闯的劲头,实的干劲,铆定目标不松劲,完善烟基抓配套,烤烟稳产提品质,助农增收促振兴,在担当作为中奋进新时代、书写新荣光,以实干精神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隰县实践路径!